10月23日,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闭幕。会议明确强调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建设美丽中国”,为香港发挥绿色金融优势、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。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,坚实的绿色金融基础是国家实现绿色转型所需的关键资源。围绕战略定位,香港的主要作用是搭建内地与全球绿色资本、标准和技术的双向桥梁。未来可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:一是全球绿色资本配置中心。依托自由开放的市场和成熟的金融体系,引导国际ESG(环境、社会和治理)基金、主权基金、绿色债券等精准投资内地重大绿色项目。二是绿色金融标准连接器。推动内地绿色标准与国际标准(如欧盟《可持续金融信息条例》)的融合和互认,降低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绿色市场的门槛。三是绿色科技与产业融合平台。发挥香港科研和国际化优势,吸引全球绿色科技企业,帮助先进绿色科技人才通过香港走向世界。围绕五个战略维度的具体路径和主攻方向,香港可以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战略维度:一是做大做强绿色金融市场,为国家工程“造势”。具体措施包括:(一)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和多样性。f 绿色债券。在支持内地发行人方面,我们帮助中央政府、地方政府(特别是大湾区城市)和优质企业在香港发行绿色债券、蓝色债券、可持续发展相关债券等。广东省、海南省、深圳市已在香港成功发行沿海债券和蓝筹债券。特区政府方面表示,将扩大绿色债券政府计划,资金将用于北部都市圈、大湾区和跨境绿色项目,产生带动作用。 (二)开发多种绿色金融产品,推动绿色信贷、绿色基金、绿色保险、金融碳衍生品创新。例如,鼓励银行为跨境绿色项目提供低息贷款、开发专属绿色保险产品等。覆盖金融当局(离岸监管)战略规模证监会(监管中介机构)、发改委(境内发债额度审批)罕见地同频发声“助推”跨境资本流动。按照新公布的速度,财政部将于11月3日当周在香港发行不超过40亿美元的主权债券。 二是构建强大的绿色认证和标准体系,“保护”国家信誉。具体步骤包括:(一)建设区域绿色认证中心。依托香港国际专业服务业(会计、法律、评级),打造国际认可的绿色项目认证评估机构。 (二)推动标准互认。与内地相关部门(如中国人民银行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)合作,探索建立制定《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绿色金融标准》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,打造“香港认证”优质绿色项目标志。三是聚焦重点地区、重点领域,实现“精准灌溉”。具体措施包括:(一)深度参与大湾区绿色建设,以大湾区作为绿色金融合作试验田,重点支持清洁能源、绿色交通、绿色建筑、垃圾处理等项目。 (二)服务国家重大战略。在“一带一路”绿色发展方面,将利用香港在项目融资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经验,为沿线国家绿色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和法律支持,助力建设“绿色丝绸之路”。在支持内地制造业转型方面,该资金引导投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(如新能源汽车、光伏、储能等)节能改造。四是推动绿色科技与金融融合,“点燃国家创新引擎”。具体措施包括:(一)建立绿色科技创业投资生态系统,吸引全球领先的风险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落户香港,投资内地和全球绿色科技初创企业,举办国际绿色科技博览会和投融资对接活动。 。五是加强国家战略“储备人才”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。具体步骤包括:(一)搭建知识共享平台,与内地智库、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展联合研究,落地北部都市圈大学城;为特区政府和企业提供政策建议。 。走出一条共赢之路,港大为香港融入国家整体绿色转型大有作为,不仅是提供资金,更是系统性、多层次、高价值的战略贡献。香港作为“资本桥梁”、“标准之基石”、“科技催化剂”、“人才摇篮”,不仅可以为“美好中国”蓝图贡献重要力量,而且在此过程中:(一)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; (二)探索金融业新的增长点; (三)促进当地经济结构优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; (四)丰富“一国两制”的实践内涵。这是一条报国、成就香港的双赢之路,前景广阔、潜力巨大。 (作者为会计学会常务副秘书长)香港中国企业协会专业委员会)